【徽商资讯】徽商期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期货力量 -welcome在线登录入口

来源:徽商期货 时间:2021-03-04 浏览量:247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及各期货交易所的引导和支持下,期货行业将坚持本源,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模式,加强金融业合作融合,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服务“三农”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扩大范围,降低县级财政压力

相对于传统政策性农险,“完全成本保险 收入保险”将促成农业生产成本可控、收入可期,有效保障涉农主体经营利润。当前,地方政府及涉农主体对“保险 期货”新型模式认识和接受度相对有限,政府引导积极性及农民参保积极性相对不高;同时,现阶段“保险 期货”项目试点保费主要来源于交易所支持、地方财政支持及涉农主体自缴,在缺乏稳定且有力的第三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涉农主体保费压力较大。部分省份虽已出台过相关对“保险 期货”试点的支持文件,但受制于地方财政收入和对政策理解程度的差异,使得地方对项目支持的力度和持续性也有所差异。尤其是产粮大县,农产品种植面积广,农业人口较多,县级财政收入往往相对较低,财政补贴力度极为有限,“保险 期货”项目试点覆盖规模和惠及人口受限。

《意见》指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健全产量大县支持政策体系。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现阶段,期货行业需面向地方政府加强市场培育,提高涉农主体参与意识,积极引导第三方资金支持力度,以期在降低县级财政压力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项目试点范围和规模,扩大受惠群体。

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期货上市,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在前期调研走访中发现,相对于大宗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产品具有品质好、价格高、附加值高等特点,然而生长环境相对特殊性导致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使得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难度较大,同时特色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价格风险管理需求更加强烈,在缺乏风险对冲工具情况下,价格险更是难以实施。

《意见》指出要“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亦指出鼓励地方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制度,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

为有效规避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期货行业将深入产业调研,加快推进相对规模化特色农产品上市,结合特色农产品特点,积极研究和推进套期保值、“保险 期货”等工具的运用,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

促进现代养殖体系建设,保护生猪基础产能

我国生猪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元左右,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受“猪周期”的影响,国内生猪价格波动剧烈,加之近年来在非洲猪瘟和新型冠状肺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养殖利润更是难以保障。《农业农村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发〔2019〕30号)中强调生猪产能“2021年恢复正常”。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末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表明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接下来目标为“生猪产业平稳发展”,稳定生猪产能成为常态化工作。

2021年1月8日,中国首个畜牧期货品种和活体交割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包括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多家龙头养殖企业均参与了生猪期货上市首日的交易,面向广大生猪养殖主体,28家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及地方政府先后启动了66个生猪“保险 期货”项目。上市当日,徽商期货携手华农保险开展的生猪“保险 期货”项目顺利落地甘肃省临洮县,项目保费由养猪户和徽商期货共同承担,单位保费71.98元/头,保险周期一个月,单位赔付412.33元/头,保险赔付率高达572.84%。除甘肃省外,紧接着徽商期货还在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开展了多个生猪“保险 期货”项目。在此之前,生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 期货”项目已在多地成功开展,结合生猪期货“保险 期货”及政策性育肥猪、能繁母猪保险,整个生猪养殖产业形成风险管理闭环,为生猪养殖利润提供了有效保障。接下来,期货行业将加强引导和市场培育,促进生猪“保险 期货”提质、增效、扩面。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发挥“保险 期货”功能

《意见》提出,要“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 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2020年12月31日,由财政部、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股东出资成立了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农业再保险公司为载体,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保险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构建平衡商业利益与政策目标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大灾风险分散与应急融资机制,形成直接保险、再保险、专项应急基金以及应急融资机制四层结构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有效保障农业保险体系的持续稳健运行。

“保险 期货”通俗的理解就是涉农主体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同时向期货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风险,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如果出现风险损失,期货子公司将在期货市场上的对冲盈利作为结算款支付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以理赔款的形式赔偿给农户。“保险 期货”是普通农户参与期货市场分散风险的一种创新,整个过程形成闭环,通过期货市场分散风险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有助于国内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保险 期货”可以有效规避谷贱伤农而挫伤农户终止积极性,为国家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践行国企担当

近年来,期货行业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加强同保险公司、银行等机构的深入合作,在传统捐赠、消费扶贫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地特色和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保险 期货”项目扶贫,实现了扶贫的“精准滴灌”。徽商期货公司作为国资背景期货公司,始终坚持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的本源,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战略。

自2016年以来,徽商期货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保险 期货”试点,试点品种基本覆盖期货市场农畜产品,惠及汉族、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白族、苗族、壮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农户3.5万户,其中4300余户为建档立卡户,带动贫困地区2100余户实现脱贫。徽商期货公司在2017年、2018年中国期货业协会扶贫工作评比中位于全国期货行业第二和第三。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徽商期货公司将持续发力,深入挖掘和发挥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期货力量。

(张振)


网站地图